中國甘肅網1月8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:現實生活中,未成年人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機日益顯現,部分青少年缺失信仰,缺少規矩,缺乏進取之意。傳統文化的缺失是青少年道德失范的原因之一。”人大代表徐大紅建議政府整體推進我市國學教育,持續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。
徐大紅代表本身就是一名基層教師,常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。她調查發現,我市已在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方面做了一些嘗試,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。但是,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,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:一是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——國學思想教育尚未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在各中小學普遍推開。二是已經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學校,學習方式較為單一,側重于讀和背,在踐行方面力度不夠,沒有形成傳承體系。三是中小學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不足,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力不強。四是開展國學教育的學校數量很少。
她建議,政府應該整體推進蘭州市國學教育。把全市中小學都納入傳統文化教育體系,各校均開設相關課程,安排課時,保障教學。市政府給予學科經費保障。以科研或項目經費支持國學教育研究,整體推進國學教育的發展。編寫以“國學教育”為內容的蘭州市地方教材,為蘭州市學校開展國學教育創造條件,并將人民教育出版社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》和蘭州市鄉土教材相結合,建設國家、地方、學校三級傳統文化教材體系。加強教師隊伍培養。傳統文化教育質量取決于教師水平。目前教師的自身傳統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難以承擔相關教學任務,因此必須加大對專職或兼職傳統文化教師的培訓力度。可以根據校本課程的基本要求,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學習傳統文化,形成一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、傳統文化教材和教學方法,有獨立教學能力的中小學教師隊伍。
她還建議,在全市范圍內打造蘭州市國學教育示范校。以傳統文化教育開展較早和取得成果的學校為典范,以點帶面,逐步形成我市傳統文化教育特色。更重要的是進行學科滲透。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,全面滲透國學教育。各學校可根據國家課程、校本課程與國學地方課程相結合,采取誦讀、書法、篆刻、曲藝、美術、歌舞等喜聞樂見、易于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詮釋,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,在實踐中理解,在生活中傳承。